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When it's love - Sammy Hagar with Van Halen



How do I know when it’s love
I can’t tell you but it lasts forever
How does it fell when it’s love
It’s just something you feel together
When it’s love
….
為什麼我會如此喜歡When it's love?至今我依舊想不透。
我不知道我是愛上這首歌?還是愛上人?
是因為歌喜歡人?還是因為人而喜歡歌?

如果一定要在Van Halen的眾多的作品中選出一首最愛,那絕對是非When it's love莫屬。

每次聽When it's love心中總是有種滿滿的、暖暖的感受;它談情說愛卻算不上是情歌,但卻比情歌更令人心動。從音樂的第一個節奏開始,我便被牽動著:
Everybody’s looking for something,
Something to fill in the holes,
We think a lot but don’t talk much about it,
Till things get out of control.
……..

談談ou812
以前聽ou812時總是將焦點放在When it's love, Feels so good, finish it what ya started, 最近仔細的聆聽整張專輯,才發現專輯的經典。
從第一首Mine all mine 便可以聽出Van Halen強烈的企圖心。
強勁、有力、快速,處處充滿了不可知的爆發力:像A.F.U.(Naturally wired), Source of infection, Sucker in a 3 pieceEddie的吉他指法變化多端,聽來卻是飽和溫厚不刺耳;Sammy Hagar的唱法也令人大為驚豔!彷彿他將自己的聲音變成樂器似的,可飆速也能感性,甚至是finish it what ya started中帶點戲謔的使壞表現方式,簡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Feels so good 是典型而且很美的情歌。敘述著當愛情來臨時心情的雀躍。
I’ll send the message in the bottle
Pray for the mercy of the sea
Stormy weather oh yeah
Waiting for love to rescue me
…..
專輯中最後一首A apolitical blues完全出人意表也是唯一的一首藍調!

認真說來,Van Halen的創作裡面其實多多少少有一點點blues的元素在其中。

Van Halen的音樂不會等於重金屬音樂。

80年是重金屬音樂非常盛行的年代。
長髮、皮衣、皮褲及各式各樣的項鍊、耳環等裝飾物是基本的服飾裝扮,甚或以油彩圖繪臉部像Kiss;音樂上則不乏性與暴力或強調愛與和平;舞台上的表演則幾乎是竭盡所能的飆高速吉他及嘶吼吶喊,而「砸吉他」幾乎是表演時的高潮 如果沒有「砸吉他」反而不像重金屬了。
反觀Van Halen
舞台上永遠都是T恤、牛仔褲,沒有聲光炫麗的舞台,也永遠看不到Eddie「砸吉他」- 我想,在Eddie眼中「吉他」是神聖的,侵犯不得。

4個人用「音樂」取悅、感動他們的歌迷。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Dreams - Sammy Hagar with Van Halen


Van halen 的故事很長。
我要說的卻是中間的一段,而且是相當精采、輝煌的一段。


如果沒有Van Halen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Sammy Hagar這個人,even他也發行自己的個人專輯;如果不是Sammy Hagar,我也許也並不會特別注意Van Halen

認真想想,我其實已不記得確切的時間了。
甚至不記得自己是如何開始注意到Van Halen
80年代當時在台灣很夯、很受歡迎的band非常之多,像Aerosmith, Bon Jovi, Skid Row, Cinderella, Guns n’ roses, Eagles ....等,但我卻獨獨鍾情一些較早期甚或較冷門的團體,像Deep purple, Rainbow, Led zeppelin, Yes等;然而,我到底是如何注意到Van Halen
真的只是因為一首When it's love
 
是著了魔吧。我想。
必須承認,Sammy Hagar之於我始終有著一種難以言喻、莫名的吸引力。


停留在腦子裡的僅僅只是些片段的印象。
只記得坐在大螢幕前聽著、看著When it's love, Feels so good , Finish what ya started. 時,好想伸手將他臉上的頭髮撥開、將他的太陽眼鏡拿掉,這樣我才能清清楚楚、仔仔細細的端詳他的臉。

我的第一張Van Halen的專輯是1988發行的ou812
我想,我是因為When it's love這首歌才開始聽他們的專輯。因為好奇是怎樣的組合、是甚麼樣的人可以這樣吸引我?那他們合作的第一張專輯又如何?然後才回頭聽他們合作的第一張專輯:5150
認識Van HalenSammy Hagar就已經是vocal,所以我的Van Halen的世界從來就沒有過David Lee Roth
1985年以前的van halen 我不太認識;只知道他們有一首很紅很紅的單曲:jump;有一位據說吉他彈的超級厲害的Eddie (Michael Jackson beat it 在當年因為找不到吉他指法快速的樂手,於是找來Eddie幫忙),僅此而已。

Van Halen簡介
Van Halen(中譯范海倫)成軍於1972年。
組成之初的成員除了范氏兄弟: Alex - drummer, Eddie - guitar外,主唱(成軍的前2年,Eddie也是vocal,直到David Lee Roth加入後始專職於guitar 的部分) - David Lee Roth ,Bass – Michael Anthony
1972-1985共發行了6張專輯,其中在1984年發行的專輯:1984裡收錄的單曲jump 可說真正打響了Van Halen的名號,也捧紅了David Lee Roth - 一個一心一意想成為電影明星的歌手。也許因為紅了、名氣大了,早就想單飛的David Lee Roth 1985年求去,結束了11年的合作關係。
19857月,Sammy Hagar加入Van Halen

5150說起。

接替一個已經頗負盛名、風格及形象幾乎定型的主唱位置,到底得承受多大的壓力?歌迷的接受度又如何?4人的默契又該如何建立?成功與否似乎難以預測。
如果看過Live without a net 的演唱會,大概不會有人會相信Sammy Hagar是第二任主唱。在這場演唱會中所有的疑慮與不安都蕩然無存。

在演唱會中,4人默契之和諧有如天作之合,彷彿找到彼此知音似的,整場演唱會絕無冷場,無論是中快板的Why can’t this be love or Love walks in, 初次展露了Van Halen感性、柔軟的一面;而驃悍十足的good enough,  get up, 5150, inside, 更是令人折服於Sammy Hagar的爆發力;其中尚有一段堪稱經典的橋段:Sammy用他的聲音與Eddie 的吉他對話互飆,相當的精彩也帶出Best of both woldes這首歌。

另外值得推薦的一首歌是Dreams
Live without a net 的演唱會中並未安排這首歌,但在之後的演唱會中Dreams卻是必然的曲目。Dreams可說是讓Sammy的聲音完美呈現聲線的一首經典之作。有歌迷說過,聽Dreams仿若真的可以飛上天空,實現所有的夢想。

或許,Van Halen的曲風已經不同於1985年之前。有人喜歡也有人並不太能接受。這可能也是因為原來的大男孩們長大了,在加上Sammy Hagar也善於詞曲創作的原因。

我必須承認:我一點也不喜歡David Lee Roth

David Lee Roth時期的Van Halen感覺上較浮誇,David的個人色彩相當濃厚,感覺上那是他的band似的;這也許是因為Eddie的吉他實在太出色,所以他必須用更誇張的肢體及唱腔做為抗衡,才不至成為配角。這時期的歌除了jump,其他的歌我並不熟。反到是Sammy Hagar加入後才在演唱會中認識一些,像panama等。而jump幾乎是David Lee Roth的代表作,我一度以為Sammy可能無法詮釋成自己的風格。但事實證明,Sammyjump就是Sammy的風格,聽起來就好像原來就是他唱的一樣自然。

就我看來,Sammy HagarEddie Van Halen之間可說是對彼此間的一種激賞,才會激盪出如此不一樣的火花。
Sammy Hagar本就是詞曲創作的歌手,組過樂團也發行過好幾張的專輯,吉他也彈得不錯,但是相較於Eddie的吉他造詣,他應該是相當佩服的,所以才願意放下原本屬於自己的自由的天空加入Van Halen
Eddie對於Sammy Hagar的欣賞無非是Sammy豐富的創作力、對音樂的用心及可驃悍、可感性的唱功,對於Eddie的吉他有如錦上添花。

Dreams
World turns black and white,
pictures in the empty room.
You love starts fallin down.
Better change your turn.
Reach for the golden rain.
Reach for the sky.
Baby just spread your wings
We’ll get higher, and higher straight up we’ll clime
We’ll get higher, and higher leave it all behind
……….
And in the end on dreams we will depend
Cause that’s what love is made of.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我在生活工場的日子-細說從頭

1995之前,工作對我而言始終都是飄忽不定的,因此常被家人說〝一年換24個老闆〞。雖然不服氣但也並不引以為忤,心中總自忖:還年輕啊,工作慢慢找就是了。

那時總覺得要做就要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這樣才會快樂;而我最想要的工作是書店或唱片行(至今依舊是)。幸運的是,當時我的確在自己想望的工作環境中--*堂書局。但個性再加上年輕氣盛的關係老看不慣一些公司的做法,還蠻常頂撞主管的。

簡單說就是很白目。

當時的金*堂書局位在台南市民生路二段靠近西門路的位置,採複合式經營。也就是說,不是單純的書局。1樓是雜誌區結合了音樂與服飾印象中好像都是以牛仔服飾類為主;2樓是圖書,文具則在3樓。對面則有一家很貴但又忍不住經常光顧的〝31冰淇淋〞。

‘94年,生活工場在台南開啟了十幾年的在地經營。

進入生活工場的始末,一定得提到2個人:雪敏與阿萬。

我是怎麼認識我的這2位算是踏入服務業的啟蒙老師?

雪敏原本就是金*思專櫃的組長,所以與她就是同事關係。剛設點的生活工場需要專職的工作人員,而原來的招聘人員因表現不佳,未能妥善經營;後在雪敏的引薦下,好友阿萬遂成為生活工場在台南的首位開路先鋒。

早年的生活工場在鄧學中先生獨具眼光下,引進日本生活雜貨的概念,以進口溫馨、可愛、易把玩的商品為主,再加上創意的陳列手法,在當時可說是全新的業種。

我,又是如何與生活工場結下了這幾千個日子的緣份?

對生活雜貨我一點概念也沒有,說實話,我也沒興趣;我並不覺得自己的個性適合這樣軟調性的工作,反倒是書局的工作自在些。那時生活工場在金*堂設的點是所謂的單人櫃,因此工作時間長,休假也不易;’952月,我因地利之便抱著純玩票性質的心情,成了救火的工讀生。

事情就這樣開始了。

大概半年後,生活工場準備在台南設第二個點:位在中正路中國城地下街的《年輕貴族》。

事隔這麼多年,心中一直有個疑問:當初這2位啟蒙者怎會鼓舞我離開書局進到生活工場?適不適合挺重要的,不是嗎?那時候有提到升遷較快之類的,但促使我行動的是待遇較優--跟書局相較。升遷與否從來都不是我的選項。所以,我猜想應該就是現有人力的運用。(其實是我沒勇氣問真相)

我在生活工場的日子

緣起。

如果有人問我,這一生中最值得記錄的事是甚麼?

我會毫不考慮的說:音樂。貓。生活工場。

《音樂與貓》是我重大的精神支柱。我常想,生命中如果沒有音樂與貓,該是如何的匱乏與空虛;而《生活工場》卻是生活上的重心。

16年,5840個日子,不算短的時間。
在內心深處,我是真心誠意的感激〝我在生活工場〞的這些日子。
我從一個極度抗拒陪笑臉、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的憤世態度,到現在認同滿足顧客的需求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也從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員工,到成為員工眼中的機車主管,經歷了各式〝管理〞上挫敗與打擊,期間如何自我療傷及心理建設,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在即將進入第17年時,想留下一些工作與生活上的註記,許多的人、事、物不論是來自同事、上司甚或是顧客,都是影響我人生的重要關鍵。